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河北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冀教高〔2020〕26号)和《河北大学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校教字〔2021〕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思政观”和“大教学观”为引领,以“滴灌育人”和“融通育人”为路径,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科人才专业成长规律,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工作目标
(一)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在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各本科专业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努力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筑牢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融通平台。
解决好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学、
心理学科的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四)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成果。
加强示范引领,争取评选校级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分两年建设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门,争取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研究示范课程10门以上,并实现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新的突破,选树一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凝炼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广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加强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拥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二)梳理课程思政核心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内容,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政治认同。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领导、政治制度、科学理论、发展道路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国家意识。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国家利益、国情观念、民族团结、国际视野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文化自信。重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把国家语言、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时代精神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公民人格。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健康身心、守法诚信、自由平等、自强合作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注重课程思政专业特点特色。
——教育学类与心理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学类与心理学类实践类课程。依托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通平台,落实落细“素质+思想+专业”三段三层实践育人体系。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家教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要依托“茂春书院”等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融通平台,深化“滴灌”思想教育模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切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教育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科人才专业成长规律,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思政品德”“体育健康”“通识教育”“专业成长”“创新创业”等模块活动内容,落实落细“德育答辩”制度,注重学生思想引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措施办法
(一)加强课程思政组织实施工作。
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学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科牵头抓总、各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教学单位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工作,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作为课程思政工作推进落实第一责任人,应负责本单位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动、审核、把关和监督。
(二)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精心设计个性化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同时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的内容设计、方法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到章、节、点和学业评价中。加强和组织课程思政研究工作,组织教学观摩与研讨交流,细化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合,确保规定内容不缺失、自选动作不走样。
(三)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言传身教、引领示范,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努力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通过线上培训、会议研讨、调研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2023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