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培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培养
2022年度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03 10:13:57     作者:本站编辑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教育学学科始建于1931年,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 20世纪80年代成为我国最早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成我国首个外国教育史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河北省政府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名单,是全省所有入选学科中唯一的教育学学科,2017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具有扎实的平台基础。河北大学于2007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依托教育学院于2008年首次招生至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本学位点累计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个专业领域共招收9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教育专硕招生54人,非全日制教育专硕招生37人,授予学位73人。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专业方向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依托,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强化专业特色。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个专业领域进行招生。教育管理专业领域包括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等两个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领域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智慧环境下的教与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四个方向;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学前教育比较研究和学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三个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领域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学校心理咨询方向。

2.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位点拥有校内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育硕士指导教师3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8人,占比7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占比87.8%。同时,本学位点从教育行政机关、知名中小学校与幼儿园、医疗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聘请了专家型教师及管理骨干56人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并参与论文指导工作,进而构建了结构优化的教育硕士师资队伍。

科学推进实行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教师遴选,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及学院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河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对专业型硕士指导教师的遴选实行双轨制,科学地对专业学位指导教师进行遴选,对指导教师专业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培养环境与条件

本学位点各培养方向实验仪器较完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57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667平米。其中,学前教育方向拥有琴房、舞蹈房,装备了实验技能室,购有美术教学相关设施,配置了美工实验台、奥尔夫玩教具、蒙氏玩教具等相关实验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设有专业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创客教育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实验室,配置了远程教学设备、摄影摄像、教育机器人、3D打印机等设备;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实验室现有拥有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仪(1台)、眼动仪(2台)、事件相关电位系统(2套)、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无线脑电仪、无线生理仪、生物反馈训练系统、人因工程心理虚拟仿真系统、AR环境中的心理情感综合研究系统等大型心理实验仪器。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图书资源建设,借阅环境日益优化。图书资料中心现有6个功能分区,分别为古籍室1个,图书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现刊室1个,过刊室1个。学位点图书资料丰富,目前拥有藏书总量约5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9000多册,学院每年增订图书千余册,征订期刊170余种,确保图书和文献资源的及时更新。数据库方面,学院依托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以及自行购置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教育期刊数据库,助力学位点建设和专业发展。现有图书资料中心所藏教育学与心理学类专业文献资料总量在全省主要教育科研机构中居于首位,是河北省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教育科研文献资料库。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1.目标与标准

1.1 培养目标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四个专业领域。该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具备从事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1.2学位标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包括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五部分。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两部分内容。学术素养主要包括掌握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掌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技巧、掌握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等内容;学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教育专业硕士论文的基本写作和引用规范等内容。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与方法论知识。教育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领域和方向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等内容;教学与方法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知识体系等内容。

应接受的实践训练是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顶岗教学、助教、教学观摩、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实习活动。其中全日制研究生须在中小学、幼儿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平时在原单位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寒暑假期间来校集中学习。

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学术交流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是指能够通过网络、电子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取教育研究与实践所学的知识、信息和数据、并能够对其进行筛选与鉴别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指能够关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前沿,提出具有学术与实践价值的研究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指能够从事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术交流能力是指遵循教育学术的规范与要求,正确运动学术语言、表达学术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在规范性要求方面,学位论文须严格按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质量要求方面,导师(组)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答辩等关键环节。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立论正确,思路清晰,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依托,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强化专业特色。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个专业领域进行招生。

2.1.1.教育管理

1)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方向。该方向是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宏观领域,是教育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对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计划、教育评价、教育财政等领域的管理,主要研究政府层面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原则、方法、过程等,优化政府管理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制,建立符合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发展规律的宏观管理体制。

2)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方向。该方向是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校教学、财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团队、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建筑和校园文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等领域的管理活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管理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学校管理活动成效。

2.1.2.现代教育技术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新型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前沿问题。

2)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该方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资源与教材软件建设(包括平台技术)、 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优秀案例(课例)软件的设计、开发等研究。

3)智慧环境下的教与学。该方向主要研究智慧环境支持的中小学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方法、学习资源、教学评价等应用实践探讨。

2.1.3.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方向。该方向主要学习和探究的是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国家通过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做出了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笼统的目标,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要选择具体的内容作为载体、运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方向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学习和探究教学的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仅仅是根据经验教学,而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学前教育领域教学方向。该方向主要立足于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与教育指南》的要求,通过了解幼儿在五大领域中的学习行为和教师在五大领域中的教学行为,学习如何通过对环境、材料的设计、语言和行为的引导对幼儿产生徐进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3)学前教育管理实践方向。该方向研究通过对管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管理的政策和现状、学前教育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具体原和方法。本研究方向的强势特色在于导师具有长期的幼儿园管理经验,同时聘请了具有丰富幼儿园管理经验的校外导师,可实地观察和操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1.4. 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该方向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包含心理测量与评估、学生团体辅导、人格理论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青少年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辅导、青少年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辅导、健康心理学专题、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与危机干预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就业去向为去学校做相关的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师,幼教、初等和中等学校心理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师,医院、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心理学专门人才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相关岗位。

2)学校心理咨询方向。该方向学校心理咨询方向课程模块包含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心理咨询、心理评估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各流派理论与技术几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咨询与治疗各流派的主要理论基础,掌握咨询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咨询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课程包含发展心理学专题、心理测量学、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心理咨询伦理、团体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实务、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人格理论研究专题、生涯发展与辅导、心理催眠的理论与实践、儿童绘画心理专题、箱庭疗法等。咨询方向的就业去向为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或学校咨询师、企事业单位心理学相关岗位、政府部门、个人执业咨询师等。

2.2 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教师2022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一般项目4项,省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7项,到校科研经费116万5000元。获得河北省优秀成果二等奖三项。同时,本学位点2022年出版4部专著,发表26篇论文,其中中科院SSCI二区2篇,中科院SCI大类二区1篇。

 

2.3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现有河北省重点学科——教育史、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还拥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类专业实践应用的助推孵化机制: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心技棱’心理服务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国家级教学平台5个,进而为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拥有1家省级教育硕士教学实践基地(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和十余家处市级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单位,进而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在保定市大力支持下,与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前卫路小学教育集团、第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以河北大学附属学校形式开展共建合作,大力支持联合申报省级以上专硕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而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4 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出台了《河北大学国家助学金发放办法》《河北大学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定,建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各类型奖学金的奖助体系。资助水平从1000-20000元,共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28.24万,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年本学位点具体资助情况如下:

 

资助类型

资助年度

总金额(元)

资助学生数

国家奖学金

2022

20000

1

学业奖学金

2022

510000

99

国家助学金

2022上半年

478800

133

2022下半年

273600

114

3.人才培养

3.1 招生选拔

为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本学位点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招生咨询平台,完善招考信息,吸引优秀生源报考我校。完善招生录取制度,着力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优化初试,不断完善基础知识和选拔性试题的比例、题型,由多位教师参与命题,兼顾不同专业特点,优化选考科目,完善试题类型,重点考察考生应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试阶段,导师组集体参与,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复试全程录音录像,确保过程公平。2022年,共招收9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教育专硕招生54人,非全日制教育专硕招生37人,授予学位73人。

3.2 思政教育

1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理想信念根基。

学院重视培育发展研究生党员,开展入党申请人培训活动;在研究生党组织内部开展“学习强国”学习积分评比活动,并将学习积分纳入学生党员考核重要条件,激励研究生党员主动提升政治素养意识;规范研究生团支部建设,实施《教育学院研究生团员“青年大学生”网上主题团学学习管理办法》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团学活动,并对各团支部学习率进行周周晾晒;围绕建团百年、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抓好入校、离校与重要政治事件教育。

2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完善思政育人体系。

学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集体备课、示范讲解等形式,深入挖掘教育学科优质思政教育元素,将课堂教学与育人实践结合、专业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逐步建立起“门门有思政”的铸魂育人课程体系。疫情期间,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用好抗疫生动教材,讲好抗疫故事,宣传抗疫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双促进。

3重视文化浸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推进“茂春书院”建设,将常规校园文化活动与茂春书院特色活动融合联动,依托思政品德、体育健康、通识教育、专业成长四大平台整合活动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开展“喜迎二十大,读典悦青春”品读红色经典、“青年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红色教育观影和爱国歌曲传唱等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党爱国热情。举办“风华正茂、青春美好”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暨毕业典礼,为毕业生送上温馨的祝福。开展“热血青春篮不住”本硕篮球交流赛、“羽出青春”羽毛球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集体荣誉感。

3.3 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工作,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通过对教学实践基地以及毕业生单位的回访,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岗位胜任力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学位点完成2023级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本学位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的组织申报工作,获批教育部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1项,进一步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4 导师指导

根据《河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实施细则》文件,教育学院每年开展一次研究生导师选聘工作,每年对硕士生指导教师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教育学院将学校集中培训与学院分散培训相结合,将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形成了导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践行《河北大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施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3.5 实践教学

研究生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学位点中,现代教育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须在中小学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总时长不得少于一学期。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须在幼儿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总时长不得少于一学期。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前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平时在原单位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寒暑假期间来校集中学习。

本学位点与多家教学实践基地合作,根据专业特点联合制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相关规定,对培养方式、课程计划、实践活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由基地导师签署意见、基地单位盖章,进而加强实践训练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3.6 学术交流与赛事

2022年度,本学位点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项。同时,本学位点在第二届河北省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一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3.7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建立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制度,学位论文要分别通过内审和外审环节才能进入答辩程序。在内审环节,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后,使用“CNKI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全部硕士申请学位人员进行普查,只有文字复制比率在15%以下才可以送外审。在外审环节,使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进行送审。为保证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的规定,2022年对申请学位授予的73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系统排查。经导师询查、学生自查、学院审核等环节的严格把关,未发现抄袭、买卖、代写等作假行为。73人顺利取得专业硕士学位。其中,石绪亮老师指导的硕士生蔡炎的硕士论文《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伤行为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8 学风建设

河北大学一直重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列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本学位点在入学之初就组织研究生学习《河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河北大学对学位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等政策法规,阐明学术不端对个人、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让学生充分认识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自觉按照教育部、学校的有关制度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同时,本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或学术实践,激发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截至目前,教育硕士学位点学术风气良好,没有出现过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3.9 管理服务

河北大学学校、学院两级研究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专业学位教育科等管理部门,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教育学院设有科研科等管理部门,设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术分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本学位点设立了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生可以通过教研室、系、学院逐级申诉,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可按照《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复议管理规定(试行)》申请评审复议,进而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研究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等。

3.10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等三个方向,主要面向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三个方向招生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教育及其相关工作岗位为主,与教育专业相关工作的吻合度也高2022年,本学位点研究生授予学位72人,就业率为88.89%,升学率为2.78%。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所占比例为8.33%:党政机关,所占比例为9.72%:私营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3.61%:其它领域就业所占比例为44.44%。其中就业方式主要有签约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以及读博深造四类。本学位点的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三个方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向的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领域主要集中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幼中小学校、私营民营企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方面,主要集中于京津冀,以河北省就业为主;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与河北毗邻,也是本学位点研究生主要去向地。

4. 服务贡献

河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自身学科综合优势,以公益讲座、心理援助等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助力保定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前卫路小学、十七中挂牌成立河北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与保定市政府、全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合作创建“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为保定市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开展培训,第一期高级研修班培训包括603位学员(其中雄安新区61名),全市中小学教师通过通过电脑端、微信端同步观看,参加学习者累计达253142人次。举办“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揭牌仪式及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等主流媒体均进行专题报道。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相关工作,随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三县教育局赴江苏南通、昆山调研,为雄安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前期调研准备。

2)服务区域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教育

本学位点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点,牵头成立了保定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同时,本学点组建了河北大学心理援助服务团队,全面开展线上心理援助活动,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信箱、疫情心理健康测评、心理援助图书分享会、学生抗疫讲座、自行开发的公众情绪识别与干预系统。为助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本学位点与保定“冀之翼”儿童村开展了“医教合作”活动,联合创办了“智慧父母课堂”。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利用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专业特长与妇幼保健院专家联合坐诊服务市民。

3)服务区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

本学位点与保定市教育局、区域重点学校等机构联合成立保定市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旨在为全市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提供咨询指导,先后启动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举办家庭教育素养提升项目交流会等活动,并依托“保定市家长学校”和线上“保定市家长云校”,面向8个脱贫县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辐射带动全市家校合作向纵深发展。同时,本学位点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分别作为专家参与诸如幼儿园教师国培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场次,面向全国、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举办公益讲座5场,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开设家庭教育门诊等,并作为保定市和河北省的评估组专家,深入幼儿园一线参加评估指导工作。

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情况分析

1.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本学位点通过自己培养和从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的方式,吸收了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梯队中来,教师学术背景包容性较好,初步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化师资团队。在师资结构上,伴随招生数量的大幅度扩招,教师人数有待进一步扩充,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人数偏少;在能力结构上,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师资人数还需要提高,教师们基层工作经验尚需进一步提升,与中小学导师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在学术影响力上,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高层次教学改革成果也有待进一步充实。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应进一步深化

本学位点培养方案需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与要求,相配套的案例资源开发等仍显不足,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相关政策理解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人才培养上看,学位点尚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需进一步结合河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求,提高学术研究实践指导性,为当前的教育与心理实践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支撑。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学位点先后与十余个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均签有联合培养及基地建设的合作协议,但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需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学校与基地的紧密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基地优秀教师指导工作和校内外指导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机制,进而切实发挥实习基地和基地教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此外,本学位点为了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与要求,建设了多功能录播实验室,但相配套的实践场地等仍显不足。

4.“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实际了解不够,影响学生学位论文指导。校外导师学生指导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校外导师在学位论文指导上“有名无实”,并没有有效参与到学位论文指导中。

5.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的案例数量有待增加

受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案例编写数量较少,学位点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非常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学位授权点持续改进计划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

本学位点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年轻优秀博士和学科领军人才),并且通过重点培养、双聘等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建设。其次,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注重青年教师发展。组建2-3个有学术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加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中青年后备人才的重点支持和培养力度。完善“双导师制”,提升教育专硕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深入交流合作,利用实践基地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与指导能力,加大年轻校外教师合作指导力度,激发校外导师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教育硕士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实高质量教学资源

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真分析教育专业硕士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基本政策的了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性,明确与学术型培养方案的区别。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对河北省基础教育现状的实地调研,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硕士案例资源库建设,使案例教学逐步成为教育硕士授课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如案例、活动设计等,并实现资源共享。

3.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保定市大力支持下,与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前卫路小学教育集团、第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以河北大学附属学校形式开展共建合作,大力支持联合申报省级以上专硕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而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发挥双导师制的实效,以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典型案例观摩、联合申报课题等形式进行深入交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等,从而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严格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办法,提高学位论文的评审标准、强化过程管理,从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开题报告、研究方法指导、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从严要求。实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支持计划,每年资助一定数量的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精选题目,深入研究,规范书写,大力实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库”建设,推荐优秀论文参加省级以上教育硕士优秀论文评选。

4.强化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加强案例教学,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现场教学、线下教学,使学生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借力使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培养质量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