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星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之星
【教育技术学】张栋科
发布时间:2020-03-27 08:33:48     作者:本站编辑   

张栋科,男,1985年生,河北邢台人,毕业于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职业教育信息化方向,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基本理论、虚拟现实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篇、《中国教育报》转载1篇。

现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高计划’”下河北省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号:HB19JY044)、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的内在机理与行动路径研究” (项目号:GH191065)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建设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号:1803077)。

代表性论文简介:

1. 《从“泛学科化”到“再学科化”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应然路向》,《教育研究》,CSSCI,2018年第6期

基于传统学科衡量标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在学科创建初期的“学科化”探索中借鉴和运用普通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取得了职业教育学科的外部建制和内部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从学科理论构建到问题领域研究的“泛学科化”倾向,并由此呈现出“学术繁荣”与“研究失范”并存的发展现状。伴随学科形态由传统学科向现代学科演化,作为现代学科的职业教育学应坚定学科研究取向,通过学科立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整合”,进而追求学科价值独立性、厘定学科研究问题域、确立跨学科研究方法,从而通过职业教育研究的“再学科化”实现其现代学科建构,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水平,增强对职业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2. “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中国电化教育》,CSSCI, 2016年第8期

互联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而其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成为制约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推进的关键。以此为背景,该文尝试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智慧平台、两个数据库、三项支撑技术、四类参与主体、五种服务功能。智慧管理平台是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系统应用平台;“培养过程数据库”和“教学资源数据库”是体系架构运行的重要载体;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是支撑体系架构的三项关键技术;职业院校、用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是四类主要参与主体;有效支撑连通、聚合、预测、协作与体验等五种服务功能。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运行中,设计了需求与反馈结合的招生决策机制、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众创空间支持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创新应用思路。